心律腾跃,生翼翱翔 ——经院志协成救心生活动

发布者:陈远瞻发布时间:2025-04-21浏览次数:10

    (通讯员:胡思宇)据统计,我国心源性猝死率高达41.8例/10万人,每年约54.4万人因此失去生命,相当于每一分钟就有一人倒在死神门前。而当意外发生时,黄金救援时间仅有4-6分钟,每延迟1分钟实施心肺复苏(CPR),患者生存率就会下降7%-10%。在救护车抵达前,掌握CPR技能的“第一反应人”,就是患者与死神博弈的关键力量。CPR不仅是专业医护人员的职责,更是每个人都应掌握的“救命必修课”。一次正确的CPR操作,都可能将濒危的生命从悬崖边拉回。为了普及心肺复苏的急救方法,提升学生安全应变能力,2025年4月19日上午9:30,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经院志协”)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义校区文泽楼301教室联合开展教学。活动已于11:30圆满结束。

    活动现场,专业医生化身生命急救导师,以时间为轴,从心肺复苏(CPR)的起源讲起,剖析其发展历程、当下普及现状,并结合真实救援案例,用简明生动的语言,深入阐释这项急救技术对挽救生命的重大意义。医生着重指出,在心脏骤停的紧急时刻,分秒必争的心肺复苏是与死神赛跑的“关键武器”。同学们屏气凝神,专注聆听,力求将这些急救知识深植于心。医生以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依托,对心肺复苏(CPR)和海姆利克法进行了系统且深入的讲解。对于心肺复苏,医生分步拆解操作流程,辅以图片加深理解。而在海姆利克法的讲解中,医生根据不同对象展开教学,通过模拟人偶实操演示,强调施救时力度需精准,避免因用力过猛造成肋骨骨折或脏器损伤。

(图1:医生介绍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随后,有奖知识竞答环节将现场氛围点燃。医生围绕先前讲解内容抛出一系列问题,同学们纷纷举手抢答。这一环节不仅是知识掌握程度的趣味检验,而且是一颗火种,进一步点燃了大家探索急救技能、守护生命安全的学习热情。

    实操环节将活动氛围推向顶点,模拟假人整齐排列在讲台前,同学们开启这场“生命救援演练”。在操作演示中,医生亲自示范标准动作:双手交叠紧扣,腕、肘、肩三关节保持垂直,利用身体重心垂直下压,每一次按压都伴随着“01、02……”的清晰计数,动作刚劲有力却又精准有度。随后,同学们依次上前,在医生一对一的指导下,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有的同学起初略显紧张,按压节奏时快时慢;有的同学按压深度不足;有些同学找不准按压位置……种种问题都在医生的耐心指导下解决,参与实践的每个同学都成功完成了一次心肺复苏。通过这次实践,同学们不仅掌握了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的连贯操作,更重要的是克服了面对急救场景的恐惧心理,增强了在突发状况下沉着应对、科学施救的信心与能力。

(图2:医生亲自示范心肺复苏标准动作)

    最后,进行了医疗版谁是卧底小游戏。同学们就近分组,每组成员抽取小卡片。卡片上写着两组意思相近的医疗专业术语,同学们通过每轮描述找到词语不同的“卧底”。在描述与辨析词语的过程中,同学们进一步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活动将急救知识与趣味实践深度融合,同学们不仅掌握了心肺复苏、海姆利克法等实用技能,更在互动中强化了急救意识。这些未来的“生命守护者”,会将所学辐射到家庭与社会,助力构建全民急救网络,让更多生命在危急时刻获得及时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