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同上一门思政课”系列活动——《实验经济学》:透过经济学实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者:张可发布时间:2024-05-30浏览次数:497

    经济学院潘峣老师开设的《实验经济学》课程系经济学专业必修课程,入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课程思政优秀案例选编(第三辑)》。该课程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实验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经济学、心理学理论和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经济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等,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

潘峣老师梳理教学逻辑、精心挑选经济学经典理论进行实验教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国际市场经济局势延伸出大量案例,帮助学生从国家意志层面出发了解国家相关战略和政策,立足高站位,胸怀大格局。


1 潘峣副教授

    为保证课程考核的公平性和科学性,该课程考核综合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结果,学生成绩包括过程性评价(40%)与总结性评价(60%)。过程性评价以学生出勤(10%)、课堂表现(10%)、实验报告(10%)和随堂测试(10%)等为评分依据,总结性评价主要为课程论文形式(60%),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工作小组,共同选定一个课题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完成实验报告并汇报实验情况,于期末提交工作论文。经多年实践,该课程考核效果良好,学生学习兴趣明显高涨,反馈极佳。

2 课堂现场教学效果图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对经济学实验的理论部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原理,了解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市场竞争状况、市场主体成熟程度等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融入中国故事、中国国情,增强学生国家民族使命感,激发学生通过应用经济学所学知识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以课程育人,以课程化人”。

教学中延伸出大量的案例培养了学生分析经济现象本质的能力,在课程学习中充分感受经济学的应用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学研究担负的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和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国家的立法初衷及良苦用心,坚定“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方案”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