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百年荣光系列活动】经济中南Seminar总结|第46期

发布者:俞凡发布时间:2021-11-12浏览次数:22

一、会议概要

2021111018:30-20:30,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举办了第46期经济中南Seminar。本次研讨会有幸邀请到了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谌仁俊副教授,其以《委托代理官员社会关系下的地方环境治理——以上市企业环保行为为例》为主题进行了学术报告。研讨会由我院教师王许亮主持,评议人为我院教师潘安。参会人员包括经济学院师生以及工商管理学院等其他学院的师生,共计30余位。

二、会议内容

会议伊始,谌仁俊老师以自身经历引入主题,介绍论文选题的灵感来源和历程,并叙说该研究领域的传统研究范式以及有关官员与环境治理关系的相关的新闻。接着,谌老师介绍了研究背景,大体如下:经济增长引致污染使社会对环境治理更加重视,进而引出环境绩效考核与官员层级任务的层层分配相对应。以此为基础,谌老师详细介绍了省长、省委书记作为委托人,环保局长等作为代理人这两个关键位置人员之间的社会关系所产生的非正式制度对环境治理的潜在影响。在文献综述部分,谌老师从官员行为、考核和晋升激励以及社会关系等三个方面介绍了现有相关文献。在理论机理部分,谌老师首先提出环境绩效考核对官员晋升具有激励作用这一前提假设,随后基于公共产品和外部性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行为经济学理论,提出了本文一系列的研究假设。在研究设计上,谌老师指出环保厅官员的简历是数据搜集的难题之一,并为今后想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学生提供查找相关数据的渠道(人民网、新华网、政府官网和百度百科等)。此外,谌老师使用社会关系网与污染强度排名散点图、柱形图等进行了内生性讨论,指出在统计意义和经济意义上,二者不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性,表明核心变量具有一定的外生性。结论表明,基于上下级官员社会关系的非正式制度能够显著促进辖区企业的环保投资水平,该结果得到一系列安慰剂检验与稳健性分析的支持。以此为基础,从监管方、委托方和被监管方三方面对机制进行了讨论。此外,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非正式制度在拥有高学历官员、环保意识较高的地区能发挥更大的环境治理效果,对重污染、接受过环保教育和培训、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较低以及监管距离较近的企业环保行为存在更大的促进作用。

三、交流探讨

会议进行过程中,现场老师学生等与主讲人详细探讨了社会关系的定义内涵、模型中省级层面变量与上市企业变量之间的微观作用机制、环保意识衡量方式、异质性分类的依据和其他潜在的分类方式(如年龄、中央督察和企业所有制等)、社会关系对环境治理的影响方向、微观数据和宏观数据之间的匹配问题等,会场气氛轻松而热烈。经济学院的吴珊珊老师、黄赛男老师、马强文老师、杨柳青青老师以及孔令宇老师等院内老师以及多位兄弟学院老师对论文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宝贵的修改建议。

潘安老师在评议环节指出,谌老师通过指导研究生和本科生撰写论文的方式值得赞赏,文中的稳健性分析部分可以予以适当删减,并指出论文中可进一步控制环保厅党组书记以及官员一年内是否晋升等因素的影响,并就中央环保督察对不同行政层级政府的差异化激励作用与主讲人进行了讨论。总体而言,潘安老师认为这篇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论文内容丰富,创新性较强,值得学习。随后,现场老师与主讲人就如何培养学生进行了交流。最后,主持人王许亮老师再次感谢了谌仁俊老师以及参会师生对经济中南Seminar的支持。至此,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文稿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编辑:秦姚姚 许焱

审校:王许亮 唐岩

202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