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人员

上一篇:下一篇:

周强

发布者:张可发布时间:2020-12-31浏览次数:17582


周强中共党员,汉族,四川自贡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文澜青年学者、博士生导师,数字经济系主任。研究方向集中于发展经济学、共同富裕与收入分配、数字经济与就业等领域。

近年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参与实质性合作的课题9项(重大课题5项、重点课题1项、其他国家级3项)主持第74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校级项目多项,出版专3部,参编2部。系列研究成果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2020)、“第十四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25)、“第八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2020省部级以上奖项6。在《经济研究》《统计研究》《中国人口科学》《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农村经济》《中国软科学》等期刊发表论30篇,研究成果经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心转载多篇。此外,作为团队骨干成员入选第三批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理论经济学”(2023)、荣获校级“教书育人新秀奖”2025等。

联系邮箱:qiangzhou@zuel.edu.cn


教育背景:

20228月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20149—20177月: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博士。


研究方向:

发展经济学、经济增长与贫困、收入分配与共同富裕、数字经济与就业等。


工作经历:

202112月至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20177-202112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讲师。


主讲课程:

本科生:《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硕士研究生:《中级微观经济学》《现代经济学方法前沿专题》《西方经济学前沿理论专题》

博士研究生:《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社会兼职:

20198—20208月: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挂职)、润州区和平路街道党工委委员、副书记(挂职)。

20198月至今:江苏省镇江市人才办,特聘研究专员。

20226月至今:湖北省法学会法经济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20236月至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部部省共建专家库成员。

20247月至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数字经济创新专委会成员。


荣誉奖励:

20257月:荣获2025年校级“文澜科研新星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112月:荣获2021年校级首届文澜科研新星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57月:荣获“第十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论文奖),湖北省人民政府。

202012月:荣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202010月:荣获第八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论文奖),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

202010月:荣获第十二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论文奖),湖北省人民政府。

202010月:荣获第十二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著作奖),湖北省人民政府。

20189月:荣获第十一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论文奖),湖北省人民政府。

202412月,荣获中国高校财经慕课联盟第二届“同课异构”教学竞赛《微观经济学》组三等奖,中国高校财经联盟。

201910月:荣获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二等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202312月:荣获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等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20243月:荣获“第十一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校级)三等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77月,入职以来,荣获2021年校级七一表彰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被学院评为优秀党员”“竹叶师德标兵等。

20149-20176月期间:荣获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创新一等奖优秀研究生标兵称号、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等奖、二等奖、优秀博士研究生等荣誉。


科研作品(近几年的主要科研成果):

(一)专著、教材:

专著1:《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农村居民的收入与福利效应分析》(独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237月出版。

专著2:《多维贫困与反贫困绩效评估:理论、方法与实证》(独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184月出版。

专著3:《中国农村多维贫困的测度与反贫困政策研究》(主编序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9月。

专著4:《十三五湖北省消费发展报告》(参编,2万余字),吉林大学出版社,20227月出版。

专著5:《中国发展经济学年度发展报告(2016-2017年)》(参编),负责《贫困、不平等与经济发展》篇章编写工作(4万余字),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811月出版。


(二)主持和参与课题:

主持课题9(国家级2项、部级1项、校级6项):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般项目)社会保障提升中低收入家庭发展韧性的经济机制与政策研究(24BJL072”。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般项目)可行能力视角下深度贫困人口发展及精准扶贫研究(18BJL125”,结项为良好等级

主持第74批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乡-城和城-城流动人口工作贫困与数字化赋能:特征事实、作用机制及政策优化(2023M743860”。

主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部部省共建委托培育项目(一般委托项目)“财政转移支付助推低收入群体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机制及路径研究”。

主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优秀青年创新团队建设项目)“数字经济赋能低收入人口解决‘工作贫困’的长效机制研究(2722024BY003)”。

主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从脱贫攻坚迈向共同富裕中促进机会平等的政策体系研究(项目2722022EY015”。

主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收入分配与现代财政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项目“中国2020年后相对贫困的瞄准、测度与协同治理研究(IIDPF2020B006”。

主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优秀青年创新团队建设)项目新时代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战略协调推进及政策优化研究(2722019JCT007

主持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经济学年度发展报告2016-2017年度项目》子课题贫困、不平等与经济发展问题研究”(2018)项目

参与课题9(参与重大课题5项、重点1项、其他国家级3项):

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共同富裕视角下培育内生动力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研究(23VRC035

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研究(22ZDA031)”。

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解决相对贫困的扶志扶智长效机制研究(20&ZD169

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相对贫困的多维识别与协同治理研究”(19ZDA151)。

参与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缓解相对贫困路径研究及其对北京的政策含义(22JJA001)”。

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12JJD790002

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10JZD0016

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罗尔斯正义原则视角下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独立性重构研究(14YJAZH075

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前中国农村多维贫困的测度与反贫困政策研究(11BJL040


(三)科研获奖

1)荣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教育部202012

2)荣获“第十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论文奖),湖北省人民政府20257

3)荣获第八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论文奖),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202010

4)荣获第十一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论文奖),湖北省人民政府201810

5)荣获第十二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著作奖),湖北省人民政府202010

6)荣获第十二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论文奖),湖北省人民政府202010月。


(四)指导本科生获奖情况

1)指导两个本科生团队分别荣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字贸易综合技能大赛(华中赛区)一等奖(华中赛区)二等奖20247月。

2)指导本科生团队荣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字贸易综合技能大赛(全国赛)三等奖20249月。

3指导本科生团队荣获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精创杯数字经济决赛创新挑战赛(第三赛区)一等奖20249月。

4)指导本科生荣获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精创杯数字经济决赛创新挑战赛(总决赛)荣获三等奖202412月。

5)指导本科生论文共同富裕视角下的相对贫困:瞄准、测度与协同治理研究成功入选2023年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论文组)并做现场成果展示,国家级202312月。

6)指导本科生荣获第二十五届国金证券杯康腾全国高校学生案例分析大赛(省级)三等奖20195月。

7)指导本科生荣获第二十七届康腾全国大学生商业案例分析大赛总决赛(省级)特等奖20215月。

8)指导本科生论文《女性受教育水平对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的研究》荣获第十二届湖北省大学生经济学术研讨会论文三等奖(省部级)20208月。


(五)代表性论文成果

1)《财政转移支付的再分配效率及共同富裕效应》,《经济研究2024年第9期。

2)《长期多维贫困、不平等与致贫因素》,《经济研究2016年第6期。

被转载1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全文)2016年第9

被转载2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16年第10期。

3)《我国农村贫困的动态转化、持续时间与状态依赖研究》,《统计研究2021年第10期。

4)《精准扶贫政策效果评估——收入、消费、生活改善和外出务工》,《统计研究2019年第10期。

5)《精准扶贫政策的减贫绩效与收入分配效应研究》,《中国农村经济2021年第5期。

6)《中国家庭长期多维贫困状态转化及教育因素研究》(封面文章),《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7年第4期。

7)《中国多维贫困的测度及分解:1989~2009年》,《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年第6期。

8)《中国收入贫困和多为贫困的静态与动态比较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8年第8期。

被转载: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农业经济研究》2018年第11期,全文转载。

9)《中国贫困测度的多维方法和实证应用》,《中国软科学2015年第7期。

被转载: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农业经济研究》2015年第11期,全文转载。

10)《中国农村代际多维贫困实证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17年第4期。

11)《中国农村的贫困特征与动态转换: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的对比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19年第12期。

12)《志智双扶: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村居民努力程度的影响》,《财贸研究202112期。

13)《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1年第4期。

14)《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多维资产贫困的减贫效应研究——基于CFPS微观家庭调查数据的分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9年第4期。

15)《县域乡村数字化发展对农村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

16How Does Grandparental Children Influence Children’s Efforts?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 2024, 45(7): 1789-1821.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430073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Emailqiangzhou@zuel.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