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彭水军教授来我院讲学

发布者:宋昀宜发布时间:2017-10-23浏览次数:815

201710201530,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彭水军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贸易增加值视角下中国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事实与解释”的精彩学术讲座。学院李小平、杨波、杨艳红、吴珊珊等老师和研究生们踊跃参加,现场坐无缺席。

彭水军教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即全球经济正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发生转变,制造业服务化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准确把握中国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对评估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和贸易利得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彭教授为同学们梳理了测算中国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两种主流方法——生产消耗系数法和贸易增加值核算法,并指出由于前者没有区分服务投入国别,后者未能考虑到中国出口贸易的二元结构特征,可能导致对中国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测算存在偏误。为克服上述测算方法的不足,彭教授为大家重点讲解了借助OECD-ICIO提供的区分加工贸易数据,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Multi-Regional Input-OutputMRIO)模型及结构分解分析(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SDA)方法,再次测算了中国制造业出口中的服务增加值及其结构分解(增加值系数分解、产业关联分解、出口需求分解)。这是彭教授此次讲学的创新之处,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接下来,彭教授向同学们展示了基于MORI模型的中国制造业出口中的服务增加值再测算结果,并引导大家对比分析了区分加工贸易和不区分加工贸易结构的结果差异。彭教授指出,如果忽略中国出口贸易的二元结构特征(不区分加工贸易),会高估中国制造业国内服务化水平而低估国外服务投入水平,这不仅违背了中国制造业长期嵌入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事实,还会导致误判中国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真正动力。

最后,彭教授根据SDA分解结果揭示中国制造业出口中的国内服务增加值变化的驱动因素:国内服务部门增加值系数变动总体上不利于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国内服务化水平的提升,且对于一般贸易出口的国内服务化转型抑制效应更为显著;产业关联变动总体上显著促进了制造业出口的国内服务化水平的提升,而国内产业关联的加强又是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国内服务化水平提升的第一大驱动因素;国外出口需求变动总体上对中国制造业加工出口与一般贸易出口的国内服务化水平的影响较小。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就MORI-SDA模型的应用等方面踊跃提问,彭水军教授对此一一作出解答,现场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纷纷表示,彭教授的精彩讲座令人印象深刻,激发了大家走向高端学术路线的热情。

  

  

主讲人简介:彭水军,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国际贸易系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主持人。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与气候变化、环境资源经济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外专业学术期刊如《InternationalJournalofEcologyandEnvironmentalSciences》、《ChinaEconomicReview》、《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世界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管理工程学报》发表论文4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以及省级社科规划基金和人才项目等,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以及部省级项目10余项。研究成果先后荣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三等奖共4项,湖南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南开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厦门大学中国建设银行科研奖各1项。2006年赴英国Sheffield大学和Lancaster大学进行学术访问。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