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灿明校长为经济学院师生讲授主题党课

发布者:康俊发布时间:2017-03-16浏览次数:178

(新闻与网络技术部-任明喆、薛阳2017年3月14日晚19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杨灿明校长在文添楼311教室为经济学院师生带来一堂题为“论道德调节”的主题党课。经济学院党委詹万明副书记、全体思政辅导员老师、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此次讲座。

课程伊始,杨校长以经济学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开场,引入了不同于政府与市场调节的第三种调节方式——道德调节,并强调正是通过道德调节的方式,人类才能在仍未形成国家和政府的原始社会阶段存活下来。

杨校长认为道德其实是一种自律,可能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人的本性,一个是信仰。人性是研究道德的一个前提,但按照辩证法,人性肯定不是百分之百的恶,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善,它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体。所以研究道德仅仅停留在人性是不够的。进而,杨校长提出了“信仰是道德的另一源泉”的命题,并对信仰进行了解释。人类早期遇到很多不能理解、无法解释的现象,比如地震、洪水、台风等等。面对这些自然现象,人类无可奈何,于是乎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信仰。信仰就是一种敬畏之心,是一种对某种东西无条件的相信和敬畏。于是乎,原始先民就想,如果我的言行不妥,可能会引起天神的震怒,从而导致地震火山,这是一种最原始的信仰,从而形成了对河流、山川、动物的崇拜,对祖先的崇拜,化为一种精神力量,起到约束作用。这就是最原始的道德。道德作为一种自律,有时候非常痛苦。杨校长以孔子所述为例,阐述了道德带来的痛苦。“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不符合礼义,想做不能做,想说不能说,诚然痛苦。之所以可以忍受这种痛苦则来自于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信仰。因为信仰,历史上出现了如谭嗣同、文天祥、赵一曼、项羽等杀身成仁的壮举。

原始的信仰产生原始的道德,现在的信仰产生现在的道德,那么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产生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德。杨校长首先批判了许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读,并强调了人的全面自由发挥发展才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当一种制度,或一种阶级妨碍了人的自由发展的时候,马克思才提出了要推翻它。推翻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接下来,杨校长用丰富的例子向同学们展示了基于人的自由发展的大爱情怀而产生的故事,诸如马克思在物质极度贫困的状况下坚持写作,亚当·斯密以宗教信仰、道德情操、法律为前提才开始讲授经济学的课程安排等。最后,结合共产主义信仰,杨校长向全院师生诠释了现代大学的作用,即“让每一个革命人都怀有理想信念”。

党课的互动环节,杨校长热情地与同学们展开了交流,就普世价值、职业道德、为学态度等方面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同学们表示,作为一名中南大学子、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自觉练就优秀道德品质,心系党和国家的发展与命运,培养大爱情怀。

  

院党委詹万明副书记以一位西方哲人的名言与同学们分享了学习感悟并提出了对同学们的期望。“能够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的,只有虔诚的信仰;最危险的情形下信仰可以支撑我们;在困难面前信仰可以帮助我们”詹书记说,“今天杨校长讲述了信仰是道德的另一源泉,没有信仰的民族是没落的民族,教育大家要培养一种信仰。同学们自觉要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希望通过杨校长的讲授,大家在有道德信仰的中南大人文氛围里,早日成长为道德和业务能力非常有影响的知名校友。今天你们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你们为荣”。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党课落下帷幕。